长期被誉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如今在经济复苏上困难重重。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表明,今年第二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0.1%,扭转年初微弱增长势头且远低于市场预期。经历连续两年萎缩后,今年上半年德国经济仍呈下行态势。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美国高关税壁垒与德国国内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使“欧洲经济引擎”承受双重压力,复苏前景堪忧。德国经济低迷对劳动力市场和企业运营冲击显著。德国联邦劳工局数据显示,7月德国失业人数逼近300万。多家知名企业如奥迪、敦豪、西门子、德意志银行、蒂森克虏伯等均有裁员计划。同时,破产企业数量创新高,第二季度达4524家,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受冲击。
德国支柱产业汽车工业也受波及,宝马等车企上半年利润普遍大幅下滑。工业产出6月降至2020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对美出口连续三月下降。订单不足问题突出,超三分之一企业缺乏订单,汽车等行业受影响严重。消费者信心先行指数下降,购买意愿降低,储蓄意愿上升。德国央行预计,2025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维持与前一年相当水平,复苏艰难。
德国经济第二季度萎缩,凸显外部关税冲击与内部结构性问题双重压力。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冲击德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尤其重创工业部门。德国汽车工业压力大,虽关税下调但仍承担高额额外关税,且技术创新滞后。制度性掣肘制约经济活力,基础设施投资等审批周期长,高能源成本加重工业负担,数字化滞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叠加,阻碍经济复苏。
面对经济低迷,德国总理默茨推出一揽子经济计划,期望军工产业提振增长。军工产业虽能带动产能提升、创造就业,但仅靠其刺激缺乏可持续性。德国政府还寻求广泛投资刺激,批准2026年联邦预算草案,将公共投资列为重点,规模再创新高。同时发布投资倡议,承诺到2028年投资6310亿欧元。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仅靠投资难以根治经济顽疾,近半数德国经济学家不看好新政府经济政策,认为需推进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系统性改革与开放型经济战略并行,优化投资环境,德国经济才有望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