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德国钢铁年产能仅3720万吨,位居世界第七,与中国、印度等钢铁大国差距明显。

曾经辉煌的德国钢铁工业,如今深陷困境。蒂森克虏伯作为德国代表性钢铁企业,曾是全球工业标杆,但其钢铁部门因连年亏损,不得不考虑缩减产能与大规模裁员。

德国钢铁业崛起依赖本土煤炭资源,鲁尔区曾是欧洲煤炭和钢铁中心。但煤炭资源枯竭后,德国依赖进口能源,钢铁生产成本结构改变。同时,钢铁下游需求萎缩,德国汽车制造商将生产基地转移至中国等新兴国家,减少了对德国钢铁的需求。

俄乌冲突爆发,德国钢铁业雪上加霜。德国曾依赖俄罗斯廉价天然气,战争致能源供应中断,价格暴涨。钢铁生产能耗高,能源成本占比大,德国钢铁企业成本急剧上升,失去国际竞争力。且欧洲严格的碳排放政策,让德国钢铁企业需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转型代价高昂。

在多重压力下,德国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下滑。蒂森克虏伯因成本高、连续亏损缩减业务,其他企业如萨尔茨吉特也转向高附加值特种钢生产。但特种钢市场容量有限,亚洲钢铁企业在高端钢材技术上不断突破,挤压德国钢铁生存空间。

钢铁曾是德国工业象征,如今却成为经济转型阵痛代表。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能源变革和环保政策挑战下,德国钢铁业困境或许只是开始,未来在高端制造和绿色技术领域能否找到新立足点,决定其工业竞争力能否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