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增64%!报废汽车数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湖南省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行业协会 金怡:在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与废钢加工的协同发展正成为循环经济领域的焦点议题。每台报废汽车蕴含着惊人的资源价值——常规材料回收率高达97%,其中72%为钢铁,11%为塑料,8%为橡胶,6%为有色金属,3%为其他材料。以1000万辆报废汽车为例,其钢铁回收量相当于宝钢2011年全年粗钢产量的25%,橡胶量则占全国天然橡胶进口量的57%。这不仅是“城市矿山”的核心资源,更是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

发达国家早已将报废汽车拆解纳入循环经济支柱产业。美国拥有12000家拆解企业、200个破碎中心,年报废量达1200万辆,其废钢供应量占国内钢材市场的三分之一。这种深度协同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更构建了从拆解到冶炼的完整产业链。反观国内,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

当前,报废车回收拆解行业陷入产能过剩与恶性竞争的泥潭。部分地区拆解能力远超实际报废量,企业为争夺资源哄抬价格,甚至采用“人工+氧割”的粗放拆解方式,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税收流失、黑作坊泛滥、车主合规意识薄弱等问题交织,使得废钢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高端冶炼需求。更严峻的是,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钢铁行业对优质废钢的渴求与日俱增,而传统拆解模式的低效性正成为瓶颈。

但危机中亦蕴藏机遇。政策层面,《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落地,叠加“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的催化,为行业注入新动能。预计未来十年,我国报废汽车数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而市场洗牌将加速产业升级。区域集约化发展、精细化拆解、产业链延伸将成为主流趋势,数字化追溯体系和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也将重塑行业生态。

在此背景下,报废机动车拆解与废钢加工的协同创新势在必行。通过回收业务协同,拆解企业可转型为区域废钢预处理中心,利用现有场地和设备提升资源利用率;设备资源共享则能降低运营成本,推动智能化拆解设备的普及;延伸产业链条方面,精细化分选和高纯度废钢加工可精准对接钢厂需求,实现“车-废-钢”一体化发展。宝钢、格林美、沙钢等企业的实践表明,共建供应链、推行RFID追踪系统和数字化平台,不仅能提升效率,更能保障废钢质量,推动行业标准化。

展望未来,报废车与废钢产业的协同是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唯有打通“规范回收—绿色拆解—高效分选—优质废钢—低碳冶炼”的全链条,才能真正释放“城市矿山”的潜能,为美丽中国输入绿色动力,书写循环经济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