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冶金煤税收抵免政策,产生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后果:补贴了中国的钢铁生产。该政策本意是支持美国国内制造业,其2.5%的生产抵免,却主要让外国竞争对手受益,因为美国75%的煤炭出口都被这些外国买家购买。

每年1.9亿美元的补贴,实际上降低了海外钢铁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尤其是中国。中国购买了美国六分之一的冶金煤。这项政策与旨在对抗中国工业主导地位的更广泛贸易战略相悖。这表明,国内补贴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增强外国竞争对手在全球市场的实力。政策制定者往往期望通过补贴等手段促进本国产业发展,然而现实情况却可能事与愿违。

在全球贸易格局中,一项政策的实施,其影响往往错综复杂。美国的这一税收抵免政策,看似着眼于本国制造业的扶持,却在贸易的链条传导下,让外国钢铁制造商从中获利。这反映出国际贸易政策制定需要全面、深入地考量各方影响。

仅仅考虑国内产业利益,而忽视全球贸易关系中的相互联系,可能导致政策效果偏离预期。在制定类似政策时,需要对产业链上下游、国内外市场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避免出现这种补贴外国竞争对手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