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钢囤货神话为何破灭 全行业零库存现状 求生策略近年来,废钢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从曾经囤货待涨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如今普遍的“低库存”生存策略。

富宝资讯实地调研数据显示,废钢基地库存现状严峻。如基地A去年库存较多,今年因亏损扩大低库存运行;基地B库存从6000多吨骤降至几十吨,近乎零库存;基地C大面积亏损,库存减半;基地D和E与最高峰相比,库存均大幅减少。保持低库存成为行业度过寒冬的关键。

华南地区多家大型废钢基地主动降库存,源于两大现实压力。一是资金成本压力,场地亏损扩大,高库存带来更大资金占用风险。二是被动去库存,产废端供应收缩与需求端疲软形成双重挤压。
从产业链来看,供应端萎缩显著。工业产废方面,家电行业6月后季节性产废量减少,MD系6月预计环比下降10%;汽车行业日系品牌6月订单走弱,整体工业产废量下滑10 – 15%。拆迁领域拆迁折旧产废量同比腰斩,报废车增量不及预期。需求端持续低迷,钢厂减产常态化,废钢消耗量下降,价格波动剧烈,投机需求消退。
面对困境,企业经营策略也发生变化,从“囤货赌行情”转变为“快周转求生”,进行库存管理精细化。一方面建立动态库存预警机制,将库存周期压缩至2 – 3天;另一方面重构供应链,上游锁定大型产废企业长期协议,下游与钢厂签订保底价合同。
整体而言,废钢行业寒冬未过,但危机中蕴藏新机。那些能快速适应“低库存生存法则”,在供应链整合和技术升级方面领先的企业,将在行业复苏时抢占先机。未来已至,唯有适应变化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