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及《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情况。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一级巡视员李春江、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孙毅军出席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工信部办公厅副主任龚宪主持。
龚宪表示,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与民众出行密切相关,其质量与安全备受关注。为助行业主体及公众理解标准政策,实现9月1日新国标实施后的平稳过渡,特举办此次发布会。
何亚琼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电动自行车标准化工作。工信部组织修订多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形成覆盖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标准体系。距9月1日新标准实施仅1个月左右,标准实施需生产、检测认证、流通销售、登记上牌等多环节同步推进。为此,四部门印发《意见》,从“五端”着手,提出7方面工作要求。
在答记者问环节,何亚琼介绍,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历时8个月,修改完善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实施后将在降低火灾隐患、减少交通事故风险、防范非法改装、提升安全性能、满足消费需求五方面产生积极效果。
李春江建议消费者通过看CCC认证和产品合格证,选购质量安全有保障的电动自行车。何亚琼称,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从加强顶层设计和开展专项行动两方面,推进电动自行车老旧锂电池报废回收体系建设。
为保障新旧标准车辆平稳过渡,《意见》作出三方面部署:加快新标车研发生产,目前已有企业获新版标准CCC证书;强化检测认证保障;合理控制旧标车增量,建议消费者优先购买新标准车辆。
孙毅军认为,新版标准实施长远看会降低火灾风险,但短期内因老旧车存量大、停放充电条件未满足等因素,火灾事故数量大幅下降不太现实。
何亚琼表示,实施“白名单”制度,旨在引导企业规范生产、树立行业标杆、提升行业质量水平。目前已公告两批企业名单,第三批遴选工作已完成,该制度行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何亚琼还介绍,为推进新标准常态长效实施,《意见》提出加强溯源调查、强化行业自律、压实各方责任三方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