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经济加速迈向“绿色未来”,钢铁行业也步入低碳转型深水区。生命周期评价(LCA)与协同创新成为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动力。在2025生命周期评价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上,“绿色溢价”成为热点,LCA的意义引发海外专家探讨。
对于钢铁行业,LCA至关重要,它建立了与下游客户的关键联系。钢铁产品应用广泛,各下游行业执行LCA规则不同。如汽车用镀锌钢材,其环境影响需追溯多个上游环节。这要求建立跨行业协作机制,钢铁企业与原料供应商协同优化工艺,实现系统级碳减排。LCA不仅考量成本,更是构建行业知识体系的纽带,能让企业与客户建立深度协作,形成“共同语言”,奠定绿色供应链基石。
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紧迫,技术路线探索虽积极,但企业承担高昂改造成本,下游用户面临“既要低碳又难承高价”困境,“绿色溢价”分担不明确。几乎所有低碳钢铁技术成本增量2 – 3倍,影响市场渗透。不过,成本并非唯一决定因素,价值主张同样关键,如高端汽车品牌构建多元品牌价值。解决“绿色溢价”关键在于改变终端消费理念,营造低碳氛围,让消费者自愿买单。但在增强社会共识时,不能陷入“负面叙事”,环保应源于价值认同。
此外,化解环保领域矛盾需更广泛产业链协作。以欧洲有机食品市场为例,其发展源于环保意识增强和消费者对品质认可。LCA要全面考虑减碳对其他环境指标及社会层面的影响。环保挑战不仅在技术和环境,还涉及经济和社会行为。消费者“过度消费”与环境承载力构成矛盾,化解需产业链协作,材料创新要聚焦解决下游用户挑战,同时增强消费者责任感和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