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4日,A股市场成交额攀升至2.3万亿元,两融余额同步突破2万亿元。这是继8月13日后,A股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实现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双破“2万亿”。至此,A股历史上共出现7个双“2万亿”交易日,早期5个集中在2015年5 – 6月杠杆牛市期间,此次连续两日达标,是近十年首现,标志市场生态发生深刻变革。
回顾历史,成交额超2万亿元的28个交易日分布于2015年5 – 6月、2024年9 – 12月及2025年2月、8月三个阶段。2015年双“2万亿”由高杠杆资金主导,2025年则升级为“基本面改善 + 流动性宽松”双轮驱动,杠杆使用更理性。
资金面上,居民储蓄与外资成为双“2万亿”重要支撑力量。7月全球多头基金净买入中国股票27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同期中国股市净流入超60亿美元;国内7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存款大增,A股新开户数达196万户,同比增长71%,显示居民储蓄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
分析认为,当前市场迎来增量资金拐点。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居民存款与理财到期高峰将释放巨量资金,叠加外资配置提升、长线资金入市等因素,为市场流动性提供多重支撑。
A股市场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双破“2万亿”,反映市场从高杠杆驱动向政策协同、基本面驱动的成熟市场演进。2015年高杠杆催生流动性狂欢与非理性投机,2024年行情源于经济企稳与政策引导下的信心修复,2025年则是“基本面改善 + 流动性宽松”双轮驱动,市场定价机制更成熟。
本轮双“2万亿”突破背后,是A股市场生态变革。与2015年相比,当前两融余额占市值比例更合理,杠杆资金运用更规范,市场波动率下降。2025年8月两融交易占比约8.5%,远低于2015年峰值,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7月以来维持在270%以上,杠杆使用理性化。
居民储蓄加速流向股市,成为推动成交额攀升关键力量。7月住户存款减少,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部分储蓄通过基金、股票等渠道流入资本市场。据估算,2020年以来居民积累的超额储蓄约4.25万亿元,在存款利率下行周期将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A股新开户数据彰显投资者入市积极性,“市场走牛 – 资金入场”正反馈机制明显。
外资加速流入中国股票市场,体现全球资本对中国市场信心。7月全球多头基金净买入中国股票27亿美元,国际金融协会报告显示新兴市场资产净流入,中国股市占比可观。经济基本面优势、政策环境稳定及资产估值吸引力,是外资增持中国股票的核心逻辑。
当前A股处于增量资金入市拐点,未来流动性存在三重支撑。2025 – 2026年居民存款与理财到期高峰将释放资金;外资配置比例提升、居民储蓄持续搬家、长线资金加速入市,将带来增量资金。市场已从政策预期驱动转向盈利验证阶段,业绩驱动将成行情延续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