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炉钢厂困境:生产亏损难题 停产破产危机 现状剖析6月以来,电炉厂深陷亏损困境。15家电炉厂因亏损停产,1家拟宣布破产。华南电炉螺纹亏近200元/吨,9家停产后日耗降5800吨;华东6家电炉停摆,日耗少7700吨。不少电炉厂陷入“生产即亏损,停产即破产”两难境地。

六月川渝钢铁厂区热气蒸腾,电炉厂领导面对财务报表愁眉不展。螺纹价格跌至2900元每吨,部分地区甚至2800多,而废钢仍在2200元/吨,螺废差仅500 – 600元,远低于800元的保本线。全国超60%独立电弧炉钢厂面临类似困境,平均利润率已连续三月为负。尽管亏损面扩大,104家电弧炉产能利用率仍维持在34.4% ,仅周环比下降3%。

这一违背经济规律现象背后,是电炉钢厂的生存策略。与停产相比,维持低负荷运转更现实。停炉重启成本高,还面临技术骨干流失风险。只要现金流得动,哪怕微亏也硬撑,期待旺季翻盘。尤其民营钢厂,产线停工可能触发银行抽贷,后果严重。

电炉钢厂亏损仍生产,核心原因有六大约束。生产弹性受限,谷电时段已是最低负荷,进一步减产将触发停产,带来设备重启、员工流失等连锁损失。政企契约约束,地方政府通过税收挂钩和产能考核,迫使企业维持基础产量,停产会丧失补贴与奖励资金。库存减值压力缓解,库存压力较小,亏损幅度收窄。还有社会责任,钢厂工人众多,长期停产可能引发群体事件。

当前电炉钢厂韧性面临极限考验,需求走弱预期强化可能引发减产潮。6 – 8月淡季若无政策刺激,市场信心走弱,若钢厂库存上升明显,可能触发集体减产。电炉钢厂“越亏越产”,是现金流、政策等四重压力下无奈之举。废钢市场进入新常态,价格短期窄幅阴跌,7月后或现阶梯式回落。电炉钢厂在亏损中坚持生产,折射出中国制造业转型期企业面临短期生存与长期市场规律冲突时的无奈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