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关税及在华表现等多重因素影响,以BBA为代表的跨国车企在2025年上半年承受显著压力。
财联社记者对九家跨国车企上半年业绩梳理发现,多数车企营业收入波动不明显,但净利润集体“重创”。财报数据显示,九家车企净利润均呈两位数同比下滑,通用汽车跌幅最小为20.9% ,奔驰、保时捷等多家车企跌幅超五成。
分品牌来看,奔驰、宝马、奥迪表现各异。奔驰和宝马上半年营收小幅下滑,奥迪虽收入正增长,但净利润仅13.46亿欧元,同比跌近四成。7月底,奥迪因美国进口关税提高与重组成本影响,下调全年财务预期,营业利润率预期从7% – 9%降至5% – 7%。
福特汽车作为净利润下滑最显著车企,称关税调整冲击高于预期。今年4月美方挑起的“关税战”,对全球汽车产业冲击强烈且影响至今。8月7日,丰田汽车下调全年经营利润预期,称美国关税致财年营业利润下降1.4万亿日元。此前马自达也因美国关税政策,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全面下滑,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
业内人士分析,虽部分跨国车企营收低于预期甚至下滑,但仍在正常范围,盈利情况更值得关注。关税影响下,产品终端价格普涨,整车企业供应链成本攀升,还需面临全球供应链深度重构,挑战巨大。
在内外不确定因素叠加下,中国市场对跨国车企重要性快速提升。以保时捷为例,考虑将部分生产步骤从德国转至美国减轻关税冲击。其上半年全球交付量降6% ,中国市场交付量降近三成,营收与净利润双下滑,净利润同比大减66.6%。
中国市场重要性毋庸置疑,跨国车企新规划、新动作不断。大众集团到2027年将在中国上市超20款电动化车型,2030年提供约30款纯电动车型;奔驰对中国市场长期乐观;保时捷在中国研发中心升级后,上海办公新址下半年投入运营。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1 – 6月全球汽车销量增长5%,中国市场销量1565万辆、增长11% 。6月中国占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回升至36%,1 – 6月为33.8%。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汽车市场对世界汽车市场影响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