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圆柱电池市场呈现出订单与开工项目显著增长的态势。年初,亿纬锂能公告其子公司亿纬动力获一汽奔腾大圆柱电池定点,还宣布拟发行5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用于大圆柱业务扩展。作为国内最大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供应商,亿纬锂能的大圆柱电池早已量产,截至今年5月,装车量超6万台,单车最长行驶里程达23万公里。

随后,5月斯莱克与烟台力华电源就46系列大圆柱电池零部件开展战略合作;6月,远景动力46系大圆柱电池产品在无锡工厂下线并首批运往美国,供货宝马全球电动平台车型,同时LG新能源与奇瑞汽车签署六年46系列大圆柱电池供货协议,订单规模8GWh,可供约12万辆电动汽车装载,合同金额有望超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3亿元)。8月初,贵州兆科能源大基地项目开工,总投资2.5亿元,产品用于两轮车及储能领域,全面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GWh动力电池的规模化产能。

众厂商加码产能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46系列等大圆柱电池出货量达12.9GWh,预计到2029年增至370.5GWh,年复合增长率95.7%。华泰证券预计2027年全球大圆柱电池出货量有望达429GWh,总体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

众多电池厂商纷纷加码大圆柱电池产能建设。亿纬锂能匈牙利项目已开工,预计2027年投产,规划产能30GWh,产品为46系列大圆柱动力电池,将供货给德国宝马等欧洲客户。云山动力去年启动46系列大圆柱全极耳电池一期75PPM量产示范线建设,今年3月建成投产,年产能1.5GWh ,该线体为国内首条磁悬浮组装线。蓝京新能源拥有40系、46系等大圆柱电池产品矩阵,嘉兴工厂一期1.5GWh产能已建成,二期4.5GWh量产线筹建中,预计2027年产能超10GWh。

此外,结构件厂商也积极布局。斯莱克将易拉罐生产技术应用于电池壳,其46系列大圆柱电池壳自动化产线已为多家客户供样及小批量试生产。科达利具备46系大圆柱电池结构件大规模量产及出货能力,将按需配套生产。

全极耳工艺日臻成熟

大圆柱电池因性能出众受全球车企青睐,众多车企将其作为重要的动力电池装配方案。大圆柱电池具备天然标准化优势,电芯尺寸标准化为整车系统设计提供便利,且全生命周期不会因膨胀变形,为整车机械电气安全提供设计空间。

创新性的全极耳结构设计进一步凸显其性能优势。2020年特斯拉披露4680全极耳设计引发关注,众多厂商发力此工艺。全极耳工艺通过特殊设计,抑制热量积累、阻断热蔓延,还可提升电池标准化生产能力、降低成本。但该工艺在焊接和金属屑控制等方面难度大,特斯拉曾面临良率不高问题。

不过,中国厂商取得重大突破。亿纬锂能通过激光微米级焊接提升生产效率与良品率,良率从2023年初的80%多提升至约97%,达国内顶尖水平。云山动力采取薄型软汇流设计解决焊接问题,提升焊接良率。蓝京新能源采用切叠工艺,使产品具备更高集成度与一致性。如今,全极耳大圆柱工艺趋于稳定,随着技术成熟,大圆柱电池核心性能提升,应用领域拓宽,在新兴市场有望形成增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