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短期暴跌原因解析
市场预期与实际政策存在差异。市场原本预期美国对所有铜产品征50%关税,实际仅对半成品及铜密集型衍生品征税,精炼铜及原料豁免至2027年。这一“区别化”政策致使多头头寸集中平仓,引发价格踩踏。
技术面与情绪面也受到冲击。COMEX铜价此前溢价LME超20%,关税豁免消息使价差迅速消除,触发技术性抛售。短期投机资金撤离,加剧价格波动,纽约铜价单日暴跌超20% 。
同时,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前期押注全面关税的投机资金集中撤离,导致市场流动性紧张,放大下跌幅度。COMEX与LME价差迅速收敛,部分资金转向LME市场,进一步压低COMEX价格。
二、中长期看涨的核心逻辑
从供给端来看,存在结构性短缺。全球铜矿资本开支自2013年见顶后长期低迷,新矿山开发周期长,2025年后增量稀缺。且全球50%主力矿山服务年限超20年,平均品位下降,开采成本上升。此外,智利、秘鲁等主产国的资源国有化政策及政局动荡,加剧供应不确定性。
精炼产能也面临瓶颈。2025年铜精矿长单加工费降至低位,远低于冶炼成本,中国冶炼厂面临减产风险。全球铜库存处于历史低位,缓冲能力弱,虽2025年ICSG预测供应过剩,但矿端干扰可能收紧供应。
需求端受新能源与电气化驱动。电动汽车每辆用铜量远超传统车,全球EV渗透率预计2025年达20%以上。光伏和风电装机增长,全球电力系统升级也增加铜需求。新兴市场城镇化加速,为建筑与家电领域提供增量。若全球经济软着陆,工业用铜需求或温和增长。美、中、欧的相关政策也支持铜需求。
供需平衡方面,2025年虽ICSG预测供应过剩,但部分机构预计实际短缺。2026年后,矿山供应增速不足,需求持续增长,结构性短缺加剧。短期LME铜价预计在一定区间震荡,中长期价格中枢上移。铝代铜在部分领域加速,但新能源领域铜需求不可替代,再生铜占比有限。
三、企业视角与市场情绪
洛阳钼业自有铜产品在豁免范围内且全球销售,受政策影响小。铜材加工企业受关税影响较明显,但因美国本土供应不足仍需进口,影响范围有限。高盛上调2025年铜价预测,花旗虽未直接预测,但强调新能源需求和地缘风险支撑长期价格。
四、风险因素
短期来看,若美联储降息节奏慢于预期,美元走强可能压制铜价。中国房地产下行或全球制造业衰退,会拖累传统需求。长期而言,钠离子电池或氢燃料电池普及,可能减少新能源车用铜量。深海采矿技术突破或非洲、俄罗斯项目提前达产,可能缓解短缺。
结论
纽约铜价虽短期因关税政策调整暴跌,但中长期供需基本面支撑价格上行。供给端受限,需求端增长,2025年铜价预计高位震荡,长期结构性短缺推动价格中枢上移。企业应关注供应链多元化和再生铜利用,投资者可布局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