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士透露,导致智利国家业公司(Codelco)最大矿山致命坍塌事故的地震事件,很可能是由采矿活动而非自然因素引发。Codelco内部倾向于认为,此次事件是项目自身开采过程导致的地质应力造成,而非板块自然移动。

世界最大地下铜矿之一的埃尔特尼恩特(El Teniente)自7月31日起停产。当时一场4.2级地震致使部分矿区坍塌,造成6名工人死亡,9人受伤。此次地震影响了名为安山岩(Andesita)的新开发区域。该事故震动了智利采矿业,当地项目需能承受频繁且有时强烈的地震活动。Codelco已申请在调查事故原因的同时重启部分矿区。

许多行业专家与Codelco观点一致。咨询公司CRU的铜供应分析师尼古拉斯·穆尼奥斯(Nicolas Munoz)也认为该地震活动可能是自发型的。埃尔特尼恩特采用的“盘区崩落法”常涉及对采空区域的控制性坍塌,加上其他区域同时进行的采矿活动,可能增加了矿体内部应力。

穆尼奥斯表示:“在某些情况下,部分岩石无法适应新的应力状态,突然失效,以地震形式释放储存的能量。” 他指出,在深部且高度活跃的矿山中,这种 “岩爆” 很难预测。除地震性质外,一个关键问题是埃尔特尼恩特地下采矿重启是否安全,其产量占Codelco铜产量的四分之一。据CRU估算,停产一天可能损失约750吨铜,收入约750万美元。

Codelco试图在未受影响区域重启,但上周坍塌造成的破坏似乎比最初预计的严重得多。检察官办公室周四称,安山岩及矿山北部资源区有3700米(12000英尺)隧道受影响,远超Codelco最初估算的300米严重受损和400米中度受损。若智利当局要求矿山在调查结束前保持关闭,生产损失将给负债累累且产量下滑、开支巨大的Codelco带来财务压力。

为重启矿山,Codelco需让监管机构和工会相信整个地下作业是稳定的,不仅是受影响区域。穆尼奥斯称,需要对矿山现有计划,尤其是所有关键区域的设计假设和安全标准进行全面审查。

5月,非洲最大铜矿卡莫阿 – 卡库拉(Kamoa Kakula)因地震活动引发洪水,其运营商艾芬豪矿业公司(Ivanhoe Mines Ltd.)也发现是自发型地震。艾芬豪计划通过安装更大结构支柱稳定被淹区域,并加快另一区域建设以继续生产铜。但穆尼奥斯表示此解决方案不适用于埃尔特尼恩特,该矿深度达1200米(3936英尺),安山岩等地曾发生严重岩崩。

安山岩相对较小,原计划今年产铜10000吨,其坍塌使Codelco有可能改变采矿计划,但存在诸多限制。若公司优先开采安第斯北部(Andes Norte)—— 位于安山岩下方300米,规模大得多且被视为埃尔特尼恩特未来的区域,全面投产后每年有望产铜130000吨。今年5月下旬开始爆破,建设已完成,但盘区崩落采矿法是限制因素。

穆尼奥斯称:“虽然可能有兴趣增加安第斯北部的开采活动,但技术上具有挑战性。此外,安第斯北部是深部采矿区域的一部分,过去曾发生岩爆,任何加速生产的努力可能受限,并带来额外运营风险。” 他总结,虽可能有机会重新规划矿山,但短期内不太可能大幅提高产量。同时,埃尔特尼恩特转炉厂的矿石库存已耗尽,该厂目前正在维护。埃尔特尼恩特的产出通常是生产符合伦敦金属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合约交割标准的阴极铜 “ENM铜” 的原料。